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2章 佛家空说(三)

易:老师,我忽然想到,如果佛家团队的人自己建立一个宇宙,是不是就很和谐了呢?大家都心地善良的人,相安无事,过着安宁的生活,那就是他们追求的极乐世界吧?

米:你说这话,前提就是错误的,佛家团队大多是近宇初灵,可若是没有宇宙,他们上哪儿“近宇”去?从出现的概率上讲,近宇初灵的数量不可能太多,如果他们不是因为离宇宙很近而早早加入宇宙,能存活下来的机率有多大?若是在混沌中历练已久,那肯定也是大小魔头级别的老灵魂了。

第二是他们在缺少混沌中的历练,在各项能力上普遍不高,又没经历过混沌中的险恶求生,进取心也不强。另外,佛家团队是寻求精神生活的,不事生产,不通俗务,所以呢,别说创建一个新宇宙了,就算给他们一个现成的宇宙,他们也难以维持下去。

易:哦,难怪有个词叫“佛系”呢,连进取心都不高,进步当然就慢啊。

米:嗯,除了进取心不强之外,佛家在法理上也是不成熟的,这也影响了他们的进步。

易:什么?佛家在法理上不成熟?老师,您说过空是混沌,宇宙不是从混沌中来吗?为什么说佛家的讲的空在法理上不成熟呢?

我了解过一些佛法佛理,知道佛门又被称为空门,因为他们宣扬空性,资料上显示。空性译自梵语舜若多(shunyata),是佛家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不是指“无”或“非存在”,而是指出一切事物都是依缘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

米:这个“空说”在法理上不成熟,实际上是因为近宇初灵们在思想上发育不成熟的结果。

在灵魂的觉醒了意识之后,对存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由于混沌中无形无质,或者说混沌中随机生成的事物没有稳定的形和质,就容易形成“一切存在如转瞬即逝的泡影”这样的印象。

虽然也有了自我意识,可是对主观和客观还分不太清,特别是把自已意识中的幻象,与混沌中那些变幻莫测的景象常常搞混淆,再加上灵魂的灵力可以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出现“相由心生”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一切事物依缘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的印象,这就是他们说的什么舜若多的空性。

易:敢情佛家说的那种高深无比、无数僧侣参悟终生也没搞清楚的空性,是这么回事啊!老师,为什么混沌中的老灵魂不会有空性的认识呢?

米:因为灵魂在混沌中历练的时间一长,对主观和客观的认识就越来越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