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章 郑鸿逵南京遇险

郑鸿逵此次调集了五万人马,分乘一千余艘大小战船,一路浩浩荡荡杀奔南京。

此时的南京城内,只有李成栋的五千兵马。

郑鸿逵带领大军沿水路抵达南京城附近后,选择在长江沿岸的幕府山脚下扎营。

船只停靠在岸边,连绵几十里。

由于南京城池巨大,郑鸿逵所带人马并不能将南京全部包围。

与众将商量过后,郑鸿逵决定,与其分散兵力,不如集中人马。

因此他主要将人马布置在了神策门和金川门附近。

郑鸿逵在南京城下扎好营后,叫手下将领来大帐商量攻城计划。

施琅率先说道。

“大将军,现在南京守卫兵力空虚,我们应该即刻进攻,一举攻破南京城。”

历史上,施琅是郑芝龙手下的一名水军将领,他不仅善于水战还通晓阵法。

1646年他和郑芝龙一起降清。

后因在清军内部受到排挤,而又转头投降了郑成功。

之后又与郑成功交恶,被夺去了兵权,转头又投降了清军。

1683年,在施琅的带领下,福建水师攻占了台湾,郑氏家族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时,郑芝龙手下的另一名将领曾德出来说道。

“大将军,末将认为南京不可强攻。”

“南京城池坚固,虽然城内守卫空虚,不过想要攻破南京城依然会造成大量的伤亡。”

“依末将之计,南京城内人心所向,只要我们稍加劝降,对守将许以高官,不日城内守将必定会投降。”

曾德所说正合郑鸿逵之意,他并不想为了夺取南京耗费太多的兵力。

“依我之意,还是先以劝降为主,如果城内守将不降,再攻城不迟。”

听到郑鸿逵这么说,他手下的将领也不再敢主张立即攻城。

郑鸿逵一面命人向城内射劝降书信,一面带人去紫金山拜谒朱元璋的明孝陵。

南京城内的李成栋和张存仁看到亲兵拿过来的郑鸿逵的劝降信后,立刻撕碎。

张存仁自1631年就随祖大寿在辽东投降了清军,早已是清军的走狗,自然不会同意投降。

而李成栋既当过流贼、又当过明朝官军,现在又投降了满清。

从他的角度来看,清军要比李自成和明朝官军强大的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为您推荐